close

小而輕,背後的精準 - 以小搏大的創意經濟

 

李 欣 龍

文化大學創意產業中心主任、TEDx策展人
(本文已於2012/12/06工商時報A6版專欄刊載)

 

近來有一股「小而輕」的風潮,年輕的一輩,甚至熟齡、中生代,開始只把握自己能力範圍內的小日子、小確幸,發起小旅行、自命小資女…等,除了過往的小電影大概沒人想看,改以微電影取而代之,其它一切從小,在小宇宙當中,開創屬於自己的小天地,少談大企圖、大格局、大夢想、大願景。

 

3  

 

早期台灣的創業,講究規模經濟,以量取勝,最好是能服務大眾,因為只有“cost down”這個最高指導原則,能擠出更多的利潤,或是能在大公司就業,擔任專業經理人,是件讓自己稱心、父母安心,在親朋好友面前都說得出口,講出公司名號,一了百了,都不需再贅述做些什麼。現在的年輕人選擇為自己服務,拒絕出賣時間與靈魂的勞資契約關係,甚至在大企業做到中高階主管,選擇離開,展開自己以創意顧問、創新服務、網路應用、精緻小館、特色小店…等小而輕的新事業,例如經營咖啡店、民宿、手作小鋪、設計工作室,談的是“value-up”,對象是分眾、特定社群,以及如何增加核心價值與周邊效益。

 

有大老闆開始擔心年輕人不願立大志、創大業,也不願到大公司服務,只顧自己的小世界,為求工作自由與獨立,寧可把自己縮到最小,先期只求溫飽,然後依勢而為。從另一角度來看,這樣的小店、小工作、小事業的趨勢,產生了對整體經濟環境的質變與量變,工作不再是賣命或出賣靈魂,傳統管理風格的雇主,不能再用高薪結合壓榨的模式,取得人才的最大邊際效益,而服務業或以服務為導向的產業開始有了人性與個性」,不會滿街只有標準化與規格化的連鎖店,或僅依賴中央工廠供給的大型通路。它不需要制式的問候或是規定嘴角上揚幾度的笑容,亦或是統一動作與服務SOP,反倒有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風格,這樣的特性將間接地刺激大企業,必須改變人才培養與管理模式,無形中,豐富了整個社會環境的人文風景,轉變職場工作型態與互動文化。

 

2  

 

電影《神探亨特張》在今年第49屆金馬獎,一舉拿下最佳劇情片、最佳攝影、最佳剪輯等三個獎項,導演高群書過去只拍過電視劇,近幾年才開始拍電影,影片根據真人真事改編,沒有專業演員,全部是微博達人、素人,內容平淡無奇到有點無聊,卻又細膩地刻劃人性,反映社會現實。小說作者羅琳(Rowling),早期沒沒無聞,離婚後帶著出生不久的女兒,由於住處小又冷,經常在咖啡館寫作,艱辛的生活經歷,啟發她創造了《哈利波特》這本小說。

 

Khan Academy創辦人Khan,擁有MIT電機碩士、Harvard MBA,原本只是想教姪女數學的初衷,後來許多親朋好友都求助於他,促使他辭去原本在避險基金擔任分析師的工作,用最簡單的觸控面板、筆,展開免費線上教學,後來得到Bill &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以及Google的援助,現在提供數十種學科的線上教學,操作與概念簡單,廣受歡迎。在台灣,離開國立大學的邱于芸老師,改造一棟早期位於台北老街區的“阻街女郎”宿舍,以國外co-working space的概念,成立創業加油站,吸引來自四面八方的年輕創業小團隊或個人進駐,營造彼此支援協助、激發創意的環境氛圍,把生活風格也融入了工作空間。

 

1  

 

前述的實例皆跳脫了傳統框架,未必依循產業鏈上下游關係之既定商業模式,也沒有堆疊虛名或層層光環之累贅,而後來其影響力甚至大過產值,主導消費者行為與市場論述,小而輕反而做到精準、深度、力道、分眾。小,只是個開始。

 

arrow
arrow

    文大創意產業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