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 欣 龍

文化大學創意產業中心主任、台灣創意經濟協會理事長

(本文已於2011/9/28工商時報A6版頭條刊載) 

圖片1.png    

「創金人才」是否比創意人才更吸引投資人目光呢?因為許多創意只是過程而非目的,而多數的創意較適合當作個人的興趣或嗜好,不容易成為商業行為或模式。「創新媒體」應該是許多媒體業的老闆們,以及專業經理人一直求新求變的重要課題,媒體若沒有實質改變或心頭轉念,就不會成為消費者、閱聽眾喜歡的”玩具”。

  

 

FASTCOMPANY 這個網路媒體,這兩年選出商業上最具創意的人物 (The 100 most creative people in business),藉此發現最佳實務案例或未來下一波的各行各業,促使創新者去挑戰傳統,創造未來的新生意。以2010年到2011年的前10名為例,可清楚地看出「創金人才」打造「創新媒體」的趨勢。

 

在2010年的前10名當中,就有6位與媒體或影視相關,分別是排名第1的女神卡卡 (Lady Gaga)、第2名為蘋果(Apple)網路服務的副總裁Cue,負責iTunes和App Store等網路下載服務,第5名為創作家、製作人Murphy,他所編導的整形春秋(Nip/Tuck)、Glee都是美國家喻戶曉的電視影集,以及電影「一個人的旅行」(Eat, Pray, Love)也頗受好評,第7名為TED Conferences創辦人Anderson,以實體的聚會和無國界的網路分享,傳遞生活未來願景、創新觀念、創意想法….等,第9名為電影製作人,同為導演、編劇的Cameron,作品如阿凡達 (Avatar)、鐵達尼號 (Titanic)、異形(Aliens),皆成為電影經典,第10名為微軟(Microsoft)線上服務總裁Lu,負責搜尋引擎bing,發展有別於傳統的搜尋邏輯、分類方式,搜尋結果以不同編排呈現。

 

  圖片2.png  

 

從上述2010年創意人物的商業行為,已看得出媒體、影視,以及新媒體的應用服務轉型,到了2011年的前10名當中,其應用更為顯著,佔了7成。第1名為半島電視新聞網(Al Jazeera)的總裁Khanfar,在阿拉伯世界當中,扮演舉足輕重的媒體角色,第2名為蘋果(Apple) iphone軟體的資深副總Forstall,負責整個 i系列的系統架構與運行介面,第3名為Digital Sky Technologies的俄籍投資人Milner,默默投資Facebook、Groupon,設立創投基金,專門投資初創公司,聲明不一定要知道公司到底在做甚麼,但投資上限卻可達15萬美金,第4名為Square的執行長Dorsey (同為Twitter的執行董事長),研發出一個小裝置與iphone連結,即可向你的信用卡收款,使得收款可以無所不在,第7名為Khan Academy的Khan,用最簡單的互動工具與影片,讓學習數學、化學、財務…..等看似艱深的內容,令人覺得像玩遊戲一般,就連Bill Gates 也大為讚許這樣的線上普及教育,第9名為Conaco的O'Brien,是深夜脫口秀Conan節目主持人,他同為喜劇演員、作家、製作人…等,第10名為Huffington Post Media Group的Huffington,建構了整合多元互動、即時新聞、專欄報導的社交網絡,2011年初,美國線上(AOL)以3億多美金併購。

 

另外,第21名的Facebook 產品首席Cox,負責管理所有的工程師與設計師,第25名的大陸博客(Blogger)韓寒,大膽批評中國社會問題,也被這一波潮流推升而上。從這些在商業上最具創意的風雲人物來看,不論在發展的內容、產品、服務,或是使用的媒介,都已逃不開網路應用或媒體創新,當我們視覺範圍內,實體環境越來越少,電子與觸控介面越普及的情形下,各種的傳統內容勢必要結合新媒體,才容易融入消費者的生活當中。

  

 IMG_0253.jpg  

 

2011 年在台北舉辦的第二屆文化創意博覽會,其中一個規畫以「果然台灣」為主題,到各地拍攝果農的汗水和微笑,採訪果農的發展歷程,編輯出版成書,現場佈滿各種甜美水果的香氣,以及巨幅的鮮活、生動照片。當下,一位不是怎麼高位的長官來訪,卻也搞得前呼後擁,當策展人致贈出版品給這位長官時,他笑笑讚許,幾秒後,隨即傳給旁邊的人,相信這件事也在他腦海消逝無蹤,試想,如果這麼好的內容結合新媒體,或以不同網路應用服務來呈現,相信它是有機會成為深植人心的一則則感人故事,並可能創造更多商機。

 

IMG_0249.jpg  
 

 

 004s

作者 李 欣 龍

文化大學創意產業中心主任、台灣創意經濟協會理事長 

 

 

arrow
arrow

    文大創意產業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